病史简述
30年前W女士被查出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用药治疗,最终依然进展为尿毒症,并于2015年进行肾移植治疗,术后服用抗排异药物。2016年7月,W女士因身体检查,意外发现右肺部肿块(4.5×4.8cm),行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倾向于鳞状细胞癌。基因检测未发现可用于指导靶向治疗的基因突变。诊断后1个月内,W女士进行了6次放射治疗,后因重度骨髓抑制而停止。此后W女士开始服用进口阿昔替尼治疗,半年后复查CT提示病灶缩小,改用国产阿昔替尼维持用药。2017年10月,W女士因咳嗽、胸痛入院,胸部CT平扫提示肿块较前增大,经多次适形放射治疗后,病情仍呈现进展。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W女士在主诊医生陪同下,经院内“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平台”咨询了美国肿瘤学家的第二诊疗意见。
中美联合会诊--提供“第二诊疗意见”
出席本次视频会诊的美国医生,是来自加州肿瘤中心的主任医师Dr.Gabriel Carabulea(加布里埃尔.卡罗布里尔博士),他在各类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的诊疗领域具备30余年的丰富专科临床经验。视频过程中,卡罗布里尔博士与院内医生进一步核实确认患者的病情,并就相关的治疗措施与院内医生进行了讨论。
卡罗布里尔博士指出W女士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状态,不适宜进行标准抗肿瘤治疗,要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化疗药物(如顺铂)或影像显像剂。基于此前进口阿西替尼显示出疗效,而国产阿西替尼耐药,他建议W女士可以继续根据之前的有效剂量使用进口阿昔替尼,观察疗效(作为阿昔替尼的适应症外用药);或者使用另一种被批准用于肺癌治疗的TKI药物阿法替尼,于餐前至少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
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若病情仍进展,卡罗布里尔博士建议可考虑使用吉西他滨联合一种靶向VEGF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如果能够接受停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进行血液透析,也可考虑行抗PD-1/PD-L1免疫疗法,但应先与肾内科专家讨论、评估风险。
而针对奥希替尼是否适用的问题,卡罗布里尔博士表示奥希替尼是靶向用于EGFR基因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前需先行相关基因检测,如美国FoundationOneCDx,是美国FDA批准的针对泛肿瘤的全面的伴随诊断检测,患者可将组织样本寄送至美国进行检测,若T790M突变阳性,再制定奥希替尼用药方案。
定期随访复查,建议行PET-CT扫描,因为PET-CT在肿瘤再分期以及新疗法疗效评估上优于CT平扫。
(备注: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案例的相关治疗建议,均为个案个例,不适用于该患者之外的其他人。所有的临床治疗务必遵循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