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家族聚集现象,一个家族中同时或先后患上某种癌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其中既有遗传因素、又有传染因素、还有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实癌症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要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
目前,人类对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还不明确,已被证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有30余种。比较常见:乳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5%~10%胃癌、20%~30%结肠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等与遗传关系密切,患者直系亲属要高度警惕!
1、甲状腺癌
临床中发现,如果家族中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
所以,如果家中有2-3个患过甲状腺癌的亲属,建议及早进行预防和基因筛查。
甲状腺癌检查:彩超
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病人首选的检查,也是必选的项目。细针穿剌抽吸活检(FNAB)检查是目前甲状腺结节术前定性诊断的“金标准”。
2、结直肠癌
很多肠癌患者都是从肠道息肉开始的,最终演变成大肠癌。但你不知道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就是家族性的大肠癌。
肠癌检查:肠镜
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往往会忽略。
90%以上的肠癌是肠息肉演变而来,在40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就能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3、胃癌
在所有的胃癌患者中,有5%~10%是属于遗传性胃癌,也就是父母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因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检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胃癌的元凶,在无症状时候根除,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无可替代,其他方法比如CT,检出率都很低,或者即使检出也是中晚期。
4、乳腺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乳腺癌检查:乳腺钼靶和乳腺超声
乳腺钼靶:最基本检查方法,对检出钙化方面有其他影像学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对致密型乳腺、近胸壁肿块显示不佳,且有放射性损害,对年轻女性不作首选检查方法。
乳腺超声:简便易行、无创无辐射,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乳腺良恶性病灶有一定鉴别意义。
建议:
一般建议40岁开始,推荐1-2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40岁前筛查:
●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既往行胸部放疗史。
4、肺癌
肺癌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一个人的近亲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学者调查证明,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
因此,高危人群预防肺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肺癌检查:CT
用高清CT检测肺癌,分辨率高。建议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X光不能替代CT,X光能发现的病灶往往大于1cm了,而CT却能发现毫米级的病灶。
5、肝癌
肝癌也是具有遗传性的,这已经被医学界认可,并从基因水平证实。肝癌遗传易感性最明显的临床特征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个家族的数代中,有多个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几率高于普通家族。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肝癌检查:甲胎蛋白+腹部B超+肝功能
年龄40岁以上,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国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发现异常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6、子宫内膜癌
据统计,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
好医友表示,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技术包括经腹或经阴道超声、MRI、CT、PET-CT检查等。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但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