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人被新确诊为肝细胞癌(HCC),其中我国占了半数。这主要与乙肝或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从肝炎到肝癌,其实只有“2站路”!临床上约95%的肝癌患者是由于乙肝导致肝硬化,再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55岁的严先生就是一名慢性乙肝患者,有10余年的乙肝病史,后来发展为肝硬化。今年4月他因突发腹痛被紧急送医,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肿物,考虑肿瘤卒中,后又出现休克症状,紧急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才得以好转。针对后续治疗,严先生与院内专家通过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平台,与美国肝胆外科专家Nicholas Nissen博士进行了探讨。
Nissen博士是西达赛奈(Cedars-Sinai)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主任、肝脏移植中心外科主任,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附属里根医疗中心肝胆外科专家。他仔细分析了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影像检查和当前身体状况,就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看法。
1、能手术治疗吗?
Nissen博士:影像学检查显示一个大而边界清的肿瘤,肝右叶广泛受累,余下正常左叶体积不足,无法进行手术切除。
2、能否肝脏移植?
Nissen博士:该患者有肿瘤破裂,几乎可以肯定伴有腹膜转移,这就无法进行肝移植。一般来说,肝移植需要满足:无明显黄疸、大量顽固性腹水,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也可考虑行多脏器联合移植)。
针对严先生的情况,应该考虑系统治疗,可使用酪氨酸激酶(TKI)抑制剂或免疫疗法。
3、还需进一步检查吗?
Nissen博士:影像上仍可见显著的肿瘤迹象,建议安排新的增强MRI或CT扫描,以更好地显示未得到治疗的肝肿瘤范围,并判断是否有可能再予以肝动脉介入治疗。可选择的介入治疗方案包括肝动脉放疗栓塞,甚至再进行一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4、如何应对癌症转移?
Nissen博士:该患者出现腹腔内转移的风险很高,因此,肝肿瘤栓塞治疗和系统疗法都应该考虑。治疗的确切时机应该慎重选择,目前或许难以预估系统疗法成功的几率,因为还没有已知的转移病灶。所以,建议推迟开始系统疗法,优先重新评估肝脏肿瘤,判断是否可做后续的肝动脉栓塞治疗。
通过这种“医生对接医生”的会诊模式,中美专家共同探讨和优化了患者的治疗方案。疑难重症患者也不必再“舍近求远”异地求医,更无需远渡重洋出国看病,极大节省了时间、精力、经济成本,也降低了医疗风险。
最新研究: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项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全国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亲脂性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全因死亡和肝相关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有关。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常用药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按亲脂性排序依次为:西立伐他汀 > 辛伐他汀 > 洛伐他汀 > 氟伐他汀 > 阿托伐他汀 > 瑞舒伐他汀 > 普伐他汀。
研究人员指出,亲脂性他汀类药物的明显益处存在剂量依赖和持续时间依赖。在累积至少600个每日规定剂量(相当于服用中等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约2年)后,肝癌风险的降幅最大。而亲水性他汀类药物与肝癌风险降低之间则未发现存在关联。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确定亲脂性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可以预防肝癌。
上一篇:肝癌确诊,远程会诊寻求治疗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