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癌症发病人数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对体检很上心。人们对体检抱有筛查癌症的期待,甚至不少人直言体检就冲着筛查癌症,每年都踊跃参加,抽血、拍片、尿检、指检统统不落。
然而,近年来打脸新闻也不少,都是年年体检一查还是晚期的案例。
原因有三:
一是技术有限。千篇一律的常规体检套餐只能查出小毛病,而真正的癌症,肺癌、肝癌容易被遗漏,食管癌、胃癌早期没有明显表现。
二是轻信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并非是临床金标准,有时炎症也会导致升高,有时癌症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水平也会保持正常。这个值要结合家族史等多个临床指标才有意义。
三是家庭医生缺乏。如果把癌症早筛比作一副拼图的话,机器设备只是一部分,一个了解你身体情况的家庭医生能够推荐你做合适的项目来验证猜想,拼出完整拼图。这也是国外体检能够实现癌症早筛的重要原因。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体检既然走不通,那么怎样才能早筛早治呢?
首先需要对症下药,了解各个癌症的临床诊断常用筛查手段。
癌症:肺癌
筛查手段:低剂量螺旋CT;
优点:比X光胸片看得清楚,比PET-CT辐射低,性价比高;
频次:高危人群至少筛查一次。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吸烟≥20包年(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有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X光胸片难以发现<5 mm的微小肿瘤,对非钙化小结节不敏感,存在检测死角——43%的肺部面积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叠,早期肺癌很容易被当作慢性炎症治疗。
PET和CT两者本身都有辐射,叠加后效果加倍,而辐射本身就是一种致癌因子。相较而言,低剂量CT辐射量仅相当于坐了一次飞机,更加安全。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年度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的预期生存率达92%。
癌症:肝癌
筛查手段:甲胎蛋白(AFP)+超声;
优点:AFP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超声经济适用,两者配合更佳;
频次:联合应用AFP+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高危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下述人群: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症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AFP包括:AFP-L1、AFP-L2、AFP-L3。其中AFP-L3与肝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特异度高达95%)。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仍然存在约30%~40%的确诊肝癌患者AFP并未有明显升高,而在一些非肝癌患者中却有升高。这就需要结合诸如肝脏彩超手段联合判断检查。
癌症:乳腺癌
筛查手段:乳腺钼靶+B超;
优点:钼靶分辨率高,图像良好,B超可多次检查,没有辐射;
频次: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隔2-3年1次乳腺X线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高危人群20岁以后每年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高危人群: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大于等于42年的妇女;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
对侧乳腺癌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乳腺钼靶对软组织的细微密度差别分辨率高,可以获得良好的乳腺图像,清晰显示乳腺的腺体、导管、纤维间隔、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结构和病变的肿块、细微钙化等。但存在一定辐射,不推荐常规体检。
好医友表示,B超适用于任何人群,且没有辐射,可多次检查,对乳腺大部分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对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结的检查也是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