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可以获得90%的治愈率,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1%,因此术后辅助化疗目前已经成为早期结直肠癌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在今年的CSCO大会上,好医友整理分享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相关热点话题。
问:辅助化疗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在过去10多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对于辅助化疗的时机,从您的经验来看,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答:辅助化疗的治疗目标是根除隐匿性微转移病灶、消灭R0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改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增加治愈机会。肠癌术后的辅助化疗通常在术后四周内进行,做完手术后四周,患者大都能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所以我们会在患者临床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术后的辅助化疗。
问: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方案又有哪些选择?
答:肠癌手术后是否进行辅助化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TNM分期I-III期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对于I期肠癌患者,手术后不需要化疗;有高危因素的II期肠癌患者需要化疗,而III期肠癌患者都需进行辅助化疗。当然实际是否进行化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态,如果年龄很大或慢性病多、全身情况比较差,则需要通盘权衡其风险和获益,再决定是否化疗。
常用的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是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II期和III期肠癌的辅助化疗方案通常为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倍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于老年人或有特殊情况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以采用氟尿嘧啶单药化疗。
问:IDEA研究对临床实践有什么样的影响?您会如何根据临床情况来选择具体的辅助治疗方案?
答:IDEA研究解决了临床中一直困扰我们的辅助化疗问题。在IDEA研究结果公布之前,我们对Ⅲ期结直肠癌是做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通常是6个月。IDEA研究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危险度相对比较低的亚组人群,采用减轻剂量强度、减少化疗时间的方案,并得到阳性结果,这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实际上,III期肠癌中有低危也有高危的患者,而对于低危的患者,选择3个月的联合化疗就可以了。IDEA研究纳入的II期肠癌患者数量不多,所以对于高危II期肠癌患者,目前我们大多选择3个月的联合化疗。
问:结直肠癌临床常用化疗药物
答:在肿瘤内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多数属于晚期,已错失手术治疗机会,这些患者的治疗多以漫长的姑息化疗为主。通常初始应用单药化疗,随病情进展开始应用联合多药的化疗方案,最后可能加入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靶向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和转化率。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HER2、BRAF等靶点的靶向治疗为晚期结直肠癌指明了更好的方向。近年来免疫治疗因其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喜忧参半的是能够接受免疫治疗获益的结肠癌患者为数不多,仅dMMR或MSI-H型肿瘤患者属于免疫治疗优势人群,获益明显。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化疗可能依旧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基石。目前,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类和雷替曲塞类。
好医友表示: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以结直肠癌为例,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其中包括肿瘤内科常见的能进行转化治疗、手术干预或不能手术干预的晚期治疗患者。目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前5位,因此结直肠癌的治疗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