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口服药Azstarys,一天一粒,让熊孩子变乖
神经系统疾病 2021-03-15

  孩子上课老爱走神,在教室小动作不断,在家总是调皮捣蛋,无法静下来做事......

  如果家里的“熊孩子”经常有这些行为,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

微信图片_20210315151733.jpg

  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有过度活动的冲动行为,亦或是两者都有,干扰功能或发育。

  好消息是,近日,美国FDA宣布批准每日一次的口服胶囊Azstarys上市,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患者。

  这是首款包含d-哌甲酯“前药”的多动症疗法,能在迅速起效的同时,长时间维持疗效。

  ▌多动症危害大,影响持续到成年

  多动症通常在儿童时期被诊断出,但通常持续到成年期。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控制不住冲动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并伴有认知障碍。

  在美国,约610万儿童确诊多动症;而在中国,患者超2,300万,且男孩比女孩数量多,约3:1。

微信图片_20210315151741.jpg

  多动症尚无明确的病因,但研究发现,80%与遗传有关,还有可能是母亲孕期喝酒、抽烟、宝宝发育不良或脑损伤等有关。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MPH)、托莫西汀、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剂等。

  然而,现有的疗法相对局限,如起效速度慢、疗效持续时间短等。而且,中国家长往往更担心孩子对药物产生依赖或副作用,在用药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加之儿童服药的依从性较差,一些短效药物难以发挥作用。

  ▌Azstarys:双管齐下,疗效更佳

  Azstarys包含两种活性药物成分,30%的d-哌甲酯(d-MPH)盐酸盐和70%的缓释新型SDX。d-MPH可快速释放控制症状,而SDX是d-MPH的前药,用于延长治疗时间。

  这种药物在服用后最初没有活性,但在胃肠道中被吸收后,SDX转化为d-MPH,会全天、缓慢地释放活性成分,维持长时间疗效。同时,还可以防止药物被滥用。

  这一双重作用解决了目前多动症治疗上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包括早期起效和长期治疗,并通过口服给药的形式稳定ADHD症状。

  ▌多动症评分显著降低,“熊孩子”有望变“乖宝宝”

微信图片_20210315151747.jpg

  这一批准是基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模拟教室3期研究的支持。该研究入组150名6-12岁确诊多动症的患儿,主要终点是SKAMP-C评分(评估ADHD症状的量表)较基线的变化。

  今年1月份发表在美国多动症专业协会及相关疾病年会上的结果显示:

  在模拟课堂研究中,Azstarys通过一次剂量即可显著改善ADHD症状。

  在长达13个小时的评估中,Azstarys显著降低了儿童的SKAMP-C评分。且随着ADHD症状的改善,SKAMP-C分数持续下降。

  与安慰剂组相比,Azstarys治疗组儿童的平均SKAMP-C得分降低了5.4分。

  这款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创新疗法首次将d-哌甲酯与其前药联合使用,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了一种快速控制症状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