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辅助治疗能降低复发风险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吗?
医学资讯 2021-08-27

  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但疾病复发在早期肺癌中仍然十分常见,一般来说,医生会在术后使用辅助治疗手段进行巩固,防止肿瘤卷土重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

R-C (1).jpg

  这些辅助治疗是否真正降低了复发风险?辅助化疗的标准地位是否被动摇?患者生存期是否真正延长呢?

  早期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吗?

  辅助化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治疗手段,但因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且能够带来的生存获益相对有限:

  5年生存率提高约5%;远处转移和脑转移的患者,辅助化疗也基本束手无策;尽管也有许多辅助化疗联合其他治疗的探索,但均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可喜的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辅助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披荆斩棘,突破重围,相比传统的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全世界超过1/3的肺癌患者都生活在中国,大约40%的中国NSCLC患者都存在EGFR突变。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可延长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作为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肺癌辅助治疗领域有史以来的大幅度胜利:三代EGFR-TKI巩固治疗3年,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降低超过80%

  奥希替尼巩固治疗3年,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降低超过80%

R-C.eea1f86ec678d98bb58b3f587c315d5c.jpg

  一代EGFR-TKI辅助治疗虽有所获益,但仅在中国指南推荐给II-IIIB期患者,且疗效无显著差异。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的辅助靶向治疗药物,已获得全球FDA、EMA、NMPA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批准,且获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用于IB-IIIA期患者。

  ADAURA研究是首个探讨EGFR-TKI辅助治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证实奥希替尼辅助治疗DFS具有压倒性优势,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可使主要研究终点——II期和IIIA期患者的DFS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83%,在总体研究人群IB-IIIA期患者中,DFS结果显示奥希替尼可将疾病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80%,且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均有显著获益。而且,2年无疾病进展的比例从52%提高到了89%,提高了37%,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下降了80%。

  又一历史性突破:三代EGFR-TKI辅助治疗组只有<1%的患者出现了脑转移,从9%降低到1%

  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且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较差。RADIANT、ADJUVANT研究提示一代EGFR-TKI治疗脑转移可能效果不佳。AD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远处复发,尤其降低了82%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对脑转移的显著疗效令人惊喜

  无论分期如何,均能从EGFR-TKI辅助治疗中获益

  ADAURA研究首次纳入了IB期人群,挑战了此前的「禁区」,且凭借压倒性的优势提前揭盲。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分期如何,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均有DFS获益(图5),哪怕是一代EGFR-TKI未覆盖的IB期患者。奥希替尼是唯一在早期肺癌中显示出疗效的靶向药物,也是国内目前唯一覆盖IB-IIIA期的EGFR-TKI。

  是否在早期肺癌新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潜力?

肺癌药.jpg

  在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面,2021年ASCO公布了NEOS研究的中期分析数据。研究纳入34例II-IIIB期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术前接受6周的奥希替尼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有效率。结果显示,ORR为71%,DCR为100%;可接受R0切除的患者比例为95%,55%的患者出现病理降级,40%的N2患者降级至N0,pCR率为5%。表明奥希替尼在肺癌新辅助治疗方面同样具有潜力,但还需要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过,奥希替尼的重大突破将大大改变早期肺癌临床实践的模式,推动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

  所有可手术患者应尽早检测并确认EGFR突变状态

  基于ADAURA研究,《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推荐,IB-IIIA期术后发现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行奥希替尼辅助靶向治疗(1类推荐证据)。

  关于可获益人群的鉴别,奥希替尼目前获批的适应证要求明确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方可使用。因此推荐所有可手术患者应尽早检测并确认EGFR突变状态,采用经批准的检测方法对采自肿瘤组织样本的DNA或血浆中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检测。

  采用组织或血浆检测方法时,如果EGFR突变呈阳性状态(一线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或EGFRTKI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T790M突变),表明可使用。若采用血浆ctDNA检查方法且结果为阴性,则建议在可行时尽量采用组织检查进行随访,因为采用血浆检查可能得到假阴性结果。

  分子检测将有助于识别目标人群,指导个性化治疗,预测预后和复发,更加合理地制定长期的诊疗方案。

  此外,超过92.9%的EGFR突变患者具有1种以上的共突变,共突变的存在可能影响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疗效。因此选择准确、快速、恰当的检测方法,全面筛选出适用靶向药物的目标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MRD检测助力肺癌术后复发监测

  MRD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微小残留病灶、可测量残留病灶以及分子残留病灶,主要用于早期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的复发预防。对比传统临床或影像学监测,MRD可更早发现复发转移迹象,提早大概五个月的时间。早期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MRD阳性提示复发风险高,需进行密切随访管理。

transfer20210322200218.jpeg

  目前的主流指南,均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MRD监测。MRD检测技术目前均处在探索阶段,需要前瞻性研究确定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价值。建议基于MRD开展可手术NSCLC的围手术期临床试验,尽可能提供围手术期精准治疗方案。建议分别探索MRD在驱动基因阳性和驱动基因阴性两种类型患者中的作用。

  好医友总结:

  三代EGFR-TKI巩固治疗3年,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降低超过80%,且大大降低脑转移风险,是肺癌辅助治疗领域有史以来的大幅度胜利;

  虽然辅助化疗地位受到一定的「动摇」,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关于患者的总生存是否延长,目前距离ADAURA研究的OS成熟结果公布还需要多年时间,与此同时,相信越来越多的真实世界数据会对此做一个很好的补充。

  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先后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EGFR突变晚期肺癌的二线治疗与一线治疗,均已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相信奥希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证也会很快获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减轻患者负担。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MRD检测技术发展的成熟,肺癌辅助治疗和术后复发监测、预防策略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