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中国是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的国家,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但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前列腺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
通常,早期前列腺癌的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根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根本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对于大多数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和一部分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来说,根治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那么,在根治术后,肿瘤是否就能被彻底根除呢?通常,如果前列腺癌发现的比较早,没有穿透前列腺包膜,手术后效果一般比较好。
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当前检测前列腺癌方法的灵敏度有限。虽然手术前判断没有转移,但实际上已经有“微转移”了。据统计,根治术后5年内,约有40%到50%的患者会出现生化复发(即只有PSA的上升,并不能找到具体的病灶)。
因此,根治术后的患者也需要定期随访,通常术后头三个月每月一次,稳定后3月一次,之后半年一次,一年一次。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对于高危前列腺癌(PSA>20ng/ml或Gleason评分≥8分或肿瘤体积较大)及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来说,单一手术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结合下一步治疗,例如术后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等。
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或根治性放疗后,辅以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治疗切缘残余病灶、残余的阳性淋巴结及微小转移病灶,提高长期存活率。
其中,ADT(雄激素剥夺治疗)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分为去势治疗和抗雄治疗。
而去势治疗又可以分为GnRH激动剂和GnRH拮抗剂。其中,地加瑞克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在我国获准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GnRH拮抗剂,与GnRH激动剂相比,地加瑞克具备更优的去势药物作用机制,且不会引起“反跳现象”的发生,因此无需与阻断雄激素作用的药物联用。
有研究表明,地加瑞克在治疗前列腺癌第3个月时可将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降低95%,并可快速降低患者睾酮,使用第3天即可降低至目标水平。
在2018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地加瑞克是唯一被推荐用于ADT(雄激素剥夺治疗)的GnRH拮抗剂。目前,地加瑞克也已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需要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
术后康复是患者恢复的关键期,需注意各种引流液量、尿量,有无并发症,进食、活动等身体恢复情况。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的管子包括导尿管和引流管,前者从阴茎处置入引流膀胱的尿液,后者从腹部置入引流手术区域的组织液。做完根治术后3-5天患者活动后就可以带着管子出院。了解术后家庭护理注意事项能够更好的缓解紧张情绪和更快的帮助身体恢复。
常规护理
· 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前可以擦身,但避免盆浴、蒸浴。
· 可以每日多次散步和爬楼梯。
· 术后4周内避免高强度的运动,缓慢增加活动量。
· 术后3周内避免提重物。
· 尿液可能为粉红色或者短暂的洗肉水样,往往会逐步变清。
· 留置导尿管时每天至少饮用8-10杯水,拔出导尿管后可以减少到6-8杯水。
· 术后一周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腹腔胀气。
· 术后服用止痛药时避免驾车等精细活动。
· 家里准备抗生素、止痛药和缓泻药物。
· 避免大便用力,进食水果、粗纤维,避免便秘。
· 术后6周避免性生活。
· 术后8周避免骑车。
好医友总结:注意事项
1、出血
表现:活动、腹部用力解便或咳嗽时可能会出现血尿或导尿管周围的血性分泌物。
对策:尿液中少量出血无需紧张,首先需要确认血尿的原因——活动过度、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便秘等,尽量避免血尿的诱因。同时多饮水,避免出血形成血块堵塞尿管。术后一周后的血尿往往能够自愈。
2、尿导管周围漏尿
表现:四处走动时发现导尿管周围漏出尿液。
对策:导尿管在膀胱内的部分有一个气囊,活动时气囊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但气囊离开膀胱颈部时尿液可能会从导尿管周围漏出。无需紧张,调整体位后情况会逐步缓解。
3、膀胱痉挛
表现:突发、强烈的膀胱饱胀感和解尿感,下腹部紧绷并且可能会在导尿管周围漏尿。
对策:导尿管作为异物会刺激膀胱出现痉挛表现,类似于鱼刺卡喉的表现。如果痉挛症状严重带来不适感,可以找医生开具相关药物。
4、尿路感染
表现:发热,切口或睾丸疼痛,尿液浑浊,尿道口分泌物增多。
对策:出院后往往需要预防性口服消炎药物,如果体温超过38度需要及时就诊排查发热原因后对症下药。
5、下肢血栓
表现:下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疼痛。
对策:术后一月均有可能发生下肢血栓,虽然几率约2%,但危害极大。术后需要穿弹力袜、积极活动,必要时口服抗凝药物。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早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