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不高?原因有三,最后一个必须重视!
其他专科 2019-12-30

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矮,心里多少都有些焦虑,就怕孩子长不高。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统计,我国儿童身材矮小的发生率约为3%,4-15岁需要治疗的矮小儿童有700万,总数居全球第二。

医学上对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的定义是: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 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 SD)。

是什么导致孩子身材矮小?

原因有三:体质性发育迟缓、遗传和疾病。

1.体质性发育迟缓

有些孩子只是发育晚于其他孩子。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也往往较晚。然而,在他们的朋友都停止生长之后,他们还会继续成长,然后在成年期追赶上来。

2.遗传

遗传是决定身高的主要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很矮,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很矮。如果没有潜在的医学原因导致父母双方身材矮小,那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个头矮,但身体各方面仍然可以是非常健康的。

3.疾病

一些疾病可能会导致个体异常矮小,包括:

1.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会影响荷尔蒙的分泌和身高,例如:生长激素缺乏(GHD);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库兴氏病等。

2.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也可以通过对整体健康的影响来降低身高。例如:

心脏病、哮喘、炎症性肠病(IBD)、糖尿病、肾脏问题、镰状细胞性贫血、少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等。

3.遗传疾病。影响身高的遗传疾病包括唐氏综合症、特纳综合症和威廉姆斯综合症。

4骨骼疾病。比如佝偻病或软骨发育不全,可能通过影响骨骼生长而改变身高。

另外,怀孕期间的问题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身材矮小。

对于患有遗传或骨骼疾病的人来说,身材矮小可能是一个终生的问题,难以干预。而对于内分泌疾病和慢性疾病引起的矮小症,需要尽早治疗。患有生长激素缺乏(GHD)和其他激素相关疾病的儿童,如果在青春期前接受治疗,一般会达到平均身高或与父母相似的身高。

但是,由于很多家长不知道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者盲目乐观,固守“晚长”老观念,延误了孩子的治疗。调查显示,每年我国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矮小患儿不到3万名,治疗率不足1%。

今年8岁的小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4年前,家里人就发现她长得比别的孩子慢,个头小,但那时他们并没有带小优去检查,只是想着后面会慢慢赶上的。然而,情况并不如预想的乐观,今年已经8岁的小优身高还不到112cm,是班里最矮的。

今年5月,小优的父母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并通过院内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平台与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马克辛杜尼茨儿童健康中心主任医师Bahareh M. Schweiger博士进行远程视频连线,一同讨论、评估了小优的发育情况。


Bahareh M. Schweiger博士

Schweiger博士分析:检查显示患儿线性生长速度低于同龄人群,IGF-1处于正常低值水平,生长激素峰值为8.9 ng/ml,符合部分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甲状腺功能测试显示TSH正常,游离T4正常,不太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总T4水平降低可能是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缺乏所致。根据检查结果,正常的46 XX染色体组型,可以排除Turner综合征导致的矮小症。正常的血沉、生化以及血常规,可以排除潜在炎症性肠病。考虑到患儿有便秘史,建议检查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TTG IgA)以及总IgA以排除乳糜泻的可能。

治疗上,Schweiger博士建议使用生长激素至骨骼完全成熟(大概骨龄14周岁或者上一年的生长速度小于2厘米)。她建议患儿每3-4个月进行儿童内分泌科随访,每6个月到1年复查IGF-1水平,每年复查一次骨龄以监测对治疗的反应。

Schweiger博士说:“一般而言,患儿治疗前每年的生长速度低于1.5-2英寸(约3.81-5.08厘米)。在治疗开始后的第一年,生长速度会翻倍或者三倍至每年3-4英寸(约7.62-10.16厘米)的增长水平,第2至第3年的生长速度大致接近2.5英寸(约6.35厘米)一年。患儿开始会有一段追赶式的生长,之后便落在标准生长曲线的正常百分比范围。”

对于生长激素的副作用,长期治疗的安全性,以及IGF-1水平与癌症风险的关联性问题等,Schweiger博士也做了说明和指导。目前,小优已经进行了将近半年的激素治疗,身高增长明显,效果喜人。

参考资料: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short-stature#causes

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