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通常是不可逆的。但近期的一项新研究,或许能让逆转听力梦想成真。
大脑对声音的解读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首先,声波经过耳朵,通过外耳道向下移动直至耳膜,使耳膜发生振动。随后,振动波被传送到中耳的听小骨,最后内耳耳蜗中的感觉毛细胞接收振动并将它们转化成大脑可以处理的电信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蜗功能会逐渐下降。另外,长期处于噪音之下也会对耳蜗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听觉的永久丧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遭受不同程度听觉损失者在全球范围内超过4亿。传统的矫正方法是使用助听器等设备,但其有效性因人而异。
然而,科学家很早就知道,一些生物可通过再生耳蜗中的感觉毛细胞长期保持听力完好,比如鸟类和鱼类。实际上,除了哺乳动物,其他所有脊椎动物都有这样的功能。
内耳测试:激活ErbB2受体
早在2012年,Patricia White博士的实验室便鉴定了一组负责这种再生过程的受体,研究人员将其称为表皮生长因子(EGF)。EGF可以激活鸟类听觉系统中的支持细胞,随后这些支持细胞会促使新的感觉毛细胞的产生。
如今,发表在《欧洲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White博士和罗切斯特大学以及美国马萨诸塞州耳眼医院的研究人员一起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在哺乳动物身上重现这一过程的。
他们精确定位了一种被称为 ErbB2的特殊受体,该受体位于耳蜗内的支持细胞中,并且他们尝试了三种不同的可以利用这些受体激活该通路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中,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使用病毒来靶向小鼠的ErbB2受体。第二个方法,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了基因改造,试图激活ErbB2受体。最后一个方法是,利用两种可以在ErbB2受体中产生反应的药物。
ErbB2受体激活:开启听觉修复过程
科学家们首次在哺乳动物身上再生了对听力起关键作用的感觉毛细胞。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rbB2受体激活后开启了耳蜗内支持细胞的生产过程,由此使得干细胞分化为感觉毛细胞。这些毛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传导沟通是产生听觉的关键。
研究者相信,利用这项发现有望研发出新的用于治疗人类听力损失的方法。“修复听力是一个复杂的国产,需要一系列的细胞活动。”研究者指出,“若要恢复听力,必须再生感觉毛细胞,并且这些细胞必须正常运作,也就是说和必要的神经元网络相连。这项研究可以代表一种新的耳蜗再生方法,即通过不同的方法激活受体信号通路,最终恢复听力。”
这项新发现带来的研究成果有望造福数百万听觉损失者。但在进行人体试验前,科学家们仍需要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的功能和机制做进一步的研究。
下一篇:得了乳腺癌就一定要切除乳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