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与UNAIDS和WHO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HIV/AIDS患者125万,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万,新发感染者8.0万左右。近年来,通过检测并诊断报告的感染者中,每100个就有90个以上是经性途径感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很高。
病毒载量是预测HIV传播最重要的指标
问:我吃药1年啦,每天按时吃药,我现在还有传染性吗?
答“吃药多长时间”不是判断是否有传染性的标准,你当下体内的病毒载量多少,是评估是否还有传染性的唯一标准。
如果吃药一年,当下发生了耐药,病毒载量很高,不仅仅能传染,还可以传播耐药毒株。
一项研究分析非洲单阳家庭的3297对夫妇,86对出现HIV传播。研究表明:当HIV-1 RNA血浆浓度增加一个log10 (就是病毒载量增加10倍),每次发生性行为,导致的传播风险增加2.9倍。研究发现血液中HIV-1病毒载量是影响血清不一致非洲夫妇向伴侣传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HIV病毒载量与患者病情及传染能力之间关系密切:患者HIV病毒载量越高、感染越严重、阴性配偶转阳的风险就越大。
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阻止病毒复制、降低病毒活性的方式减少血液、其他体液中病毒载量,预防HⅣ传播,从而降低阴性配偶感染风险。因此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病毒载量是阻止HIV传播的重要途径。
HPTN 052、PARTNER、Opposites Attract、PARTNER2等大型研究证实,当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病毒载量下降到检测不到长达六个月以上,感染者是不具传染性的,这就是U=U。
推荐病载检测的密度为治疗的前2年,最好是每年检测4次;稳定治疗2年以上,可以每6个月检测一次。从某一次病毒载量检测不到,到6个月再检测病毒载量依然检测不到,认为是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
感染者评估自己当下是否有传染性,需要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
1、间隔最多6个月有2次病载检测均检测不到,认为是持续检测不到。
2、6个月内的病载检测结果为检测不到,认为有效。
3、关注病载的精度,建议是50或者50以下,病毒有效抑制的概念是200以下。
三种有效措施预防HIV传播
01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控制病载
一般规范开展治疗的16-24周,最晚1年左右,才能获得病毒学抑制。获得病毒学抑制的时间与基线病载的高低有关。当检测不到病载时,也不能擅自停药,否则前功尽弃,病载也会反弹,甚至有耐药风险。
02正确进行暴露前/后预防
暴露前预防即PrEP,PrEP用药为首选推荐方案为舒发泰 +艾生特或其他整合酶抑制剂,比如特威凯;根据当地资源,如果整合酶抑制剂不可及,可以使用PIs如LPV/r(克力芝)和DRV/r(达芦那韦);对合并肾脏功能下降者,可以使用AZT/3TC。开始用药的时间及疗程: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 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 h,但即使超过24 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疗程为连续服用28d。
03正确使用安全套
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防止感染HIV,还能阻止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小科普
病毒载量检测
病毒载量检测也叫HIV核酸定量检测,是判断疾病进展、临床用药、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作为HIV感染诊断的补充试验,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诊断、晚期患者诊断HIV感染诊断和小于18月龄的婴幼儿HIV感染诊断。
测定病毒载量的常用方法有逆转录PCR、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
2018年HIV诊疗指南建议
未治疗的无症状HIV感染者每年检测1次病载。
HAART初始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前、初始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初期每4~8周检测1次,以便尽早发现病毒学失败。
HAART患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后,每3~4个月检测1次。
对于依从性好、病毒持续抑制达2~3年以上、临床和免疫学状态平稳的患者可每6个月检测1次。
好医友指出,但如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化疗药物则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HIV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