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体检靠谱吗?和常规体检有何不同?这些你需要知道!
医学资讯 2021-10-21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发病和死亡人数都是全球第一。

cancer.jpg

  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的统计,目前每5个中国人就至少有一个人在75岁以前会患上癌症,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则是中国的六大高发癌种,发病和死亡人数占所有癌症的近80%。

  面对癌症,我们过去是重治不重防,但以最常见的肺癌为例,晚期病人的生存率只有16%,早期则超过90%。

  如何在早期发现癌症,不同的癌症是否有统一的筛查手段和标准,很多人依然盲区多多,因此我们整理出以下一些关于防癌体检的科普要点:

  Q1:到底什么是防癌体检,和常规体检有何不同?

  常规体检,查的是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而防癌体检(或称癌症早筛),则是专项筛查不同种类的癌症。

  Q2:防癌体检要查哪些癌症?

0430y.jpg

  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手段能够对癌症统一筛查,因而只能针对不同癌种专项检查。但目前已知的癌种加起来超过200种,不可能每一种都查。

  在中国,最高发的癌症有六种: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所以,这六大癌种也是绝大部分人做癌症早筛的关注重点。其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

  另外,不同种类的防癌体检的合理间隔期也不同,比如肝癌,高危人群一年一次也不足以避免中晚期癌症的出现,但结直肠癌,一个高质量肠镜做完以后,5~10年间隔一次就足够了。

  Q3:是不是人人都需要去做防癌体检?

  和常规体检不同,防癌体检一般是自费,加上有些检查有一定的侵入性和辐射性,所以并不适合所有人。

  防癌体检主要针对“高危人群”,而每个癌种的高危人群都有所差别。总结来说有四条:

  1、高龄人群,研究表明,一个人在50岁以后,患癌的风险就会急剧升高,所以建议40岁或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做防癌体检,相对来讲,除非有家族遗传性肿瘤,年轻人患肿瘤较低;

  2、有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

  3、有既往病史的人群,比如在中国,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4、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人群。

  Q4:针对不同的癌种,目前有哪些“金标准”?

  除了用合理的间隔期对待不同癌种,进行针对性筛查,选择正确的筛查手段也非常重要,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比如用胸片去查肺癌,漏诊的概率就非常高。

1104a.jpg

  目前的主要癌种都有各自的早筛“金标准”:肺癌的金标准是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是B超+乳腺钼靶;结直肠癌是肠镜;胃癌是胃镜;肝癌为超声+抽血化验甲胎蛋白;食管癌是内镜;女性高发的宫颈癌需要TCT、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相结合。

  另外,即使是“金标准”,不同的癌种筛查的效果也有高有低,像胰腺癌卵巢癌则没有有效的早筛手段,一经诊断就多是晚期。

  Q5:肿瘤标志物到底该怎么看?

  除了针对性的癌症筛查,在常规体检中,也常常出现肿瘤标志物的项目,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就没有肿瘤风险。

  但是,至今尚未发现“金标准”的肿瘤标志物,而现用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限,对肿瘤早期阶段的阳性率低。并且,有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多种标志物,单一的肿瘤标志物难以准确反映肿瘤的复杂性。

  Q6:PET-CT是万能的吗?普通人能不能去做?

R-C.206f0b0aef1d0fafe12fb04f5ddca6cb.jpg

  医学界一直在追求一种十全十美的癌症早筛技术,能够一次性查清身体各个角落的肿瘤。以最高档PET扫描仪和先进螺旋CT设备功能融合的PET-CT发明后,一次检查即可扫描全身,一度成为大家眼中的“查癌神器”。

  好医友了解到,但实际上,在美国PET-CT只能用于确诊患者,或者用于高度怀疑的癌症患者,用于不同时期评估治疗效果,而非用于健康人体检,原因是PET-CT的辐射高。因此,很多人做PET-CT之前,医生会强调,做完后三天之内不要靠近孕妇和婴儿。2012年,我国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中,也禁止在健康人群中使用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