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血癌的一种,比较多见的为急性白血病。其特点是大量异常的白细胞及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地、弥漫性异常增生,进入血液并浸润、破坏其他组织和器官,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使正常造血细胞减少。
在恶性肿瘤致死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男性第6位,女性第7位,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居首位。
根据病情缓急和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目前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依据染色体和基因的不同,将急性白血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此外,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七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三种类型,这是传统的分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常见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见于儿童。
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又是其中最多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它的表现并不典型,但是出现以下症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警惕以下症状
01、出现发热
发热是白血病的早起表现之一,很多患者出现发热后,误以为是感冒发烧。
其实,这种发热症状是由感染引起的,主要由血液异常导致。正确辨别,尽早治疗,才不会导致白血病迅速发展。
02、出现贫血
贫血通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因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无效性的红细胞生成、出血、溶血,贫血程度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出现心悸、气短,严重的还会出现由贫血导致的下肢水肿,以老年男性多见。
03、白细胞异常增高
白血病患者,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异常增高,这可以在做常规检查中发现。
04、出血
白血病患者还有一种典型症状——出血,这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全身各部位的出血症状。
多数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部位遍及全身,除了流鼻血,常见的还有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最严重为颅内出血,有头痛、瞳孔大小不等、呕吐等表现。
此外,有的患者则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没有疼痛感的淋巴结肿大,以及出现关节痛、骨痛等其他症状时,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白血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清楚,但是可能和病毒以及以下情况有一定关系。比如,
长期接触射线,其实,从事放射工作的医生本身也有高风险。再就是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比如说果农,长期密切接触苯一类的农药等等,还包括一些特殊工种的作业工人,以及长期接触除草剂的人群等等。
目前,白血病诊断及分型主要是通过血常规、骨髓检查(细胞学、免疫分型、免疫学、染色体及基因)等方法进行。骨髓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大多数类型以化疗、放疗为主,而中高危及难治复发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措施。如果不采取积极、规范治疗,急性白血病进展迅速,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白血病不再完全是绝症,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期存活。预后良好的 90%以上得以长期存活;预后中等的,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50%以上的病人也得以长期存活。预后差的这部分病人,通过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能有一半的病人得以存活。
除了关键的精准治疗外,白血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专家指出患者的心态和情绪调整非常关键,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情绪,这对于整个免疫功能的提高,状态的改善和长期存活也都非常重要。
好医友指出五点预防白血病的方法:
1 日常生活要注意饮食清淡。
2 每天有规律地锻炼,作息正常。
3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4 远离辐射。
5 有不适症状时,切忌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