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艾滋——艾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系统表现(一)
医学资讯 2021-08-26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STD,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而死亡。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并成为人类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

HIV (4).jpg

  截止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HIV感染者和患者约78万人,其中患者15.4万人。目前国内艾滋病流行特点为:流行范围广,疫情上升明显,全国低流行与局部高流行并存;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病因

  根据血清学分型,HIV可分为I型( HIV-1)和I型(HIV-2),其中HIV-1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型,HIV-2主要在非洲的少数国家呈局限性流行。

  HIV在分类上属反转录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亚科,由单链RNA、反转录酶和结构蛋白组成。典型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100~140nm,病毒核心由RNA及核衣壳蛋白质(P7、P9)、反转录酶、核糖核酸酶H及整合酶所组成,外面为20面体的病毒衣壳,最外层为包膜,上有棘突,含有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部位(图28-9)。HIV-1 基因的两端是长末端重复序列,主要的结构蛋白基因为gag、pol和enw,其中gag基因与env基因编码反转录病毒的结构蛋白,pol基因编码反转录酶与整合酶。

  HIV可在人体外环境中生存,一般比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低。HIV对热很敏感,60°C以上就可被杀死,因此注射器等医疗用具经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气消毒后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常用的漂白粉、新鲜2%戊二醛溶液、4%甲醛溶液、2%氯胺、6%过氧化氢都能杀死HIV,但是最近发现70%乙醇溶液和碳酸溶液对HIV作用不稳定;HIV对紫外线不敏感。

  发病机制

  HIV进入人体后,其包膜糖蛋白gp120与CD4*细胞(主要为辅助T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表面的CD4分子相结合,通过靶细胞的内吞作用和gp41的融化作用,促使HIV进入靶细胞。在细胞核内,反转录酶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DNA,合成双链DNA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此后有两种归宿:一是以病毒的DNA为模板转录、翻译、生成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然后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再以芽生方式从细胞中释出新的HIV,细胞最后死亡;另一种是病毒DNA序列被感染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终身携带,成为前病毒,进入潜伏期,一旦受到其他微生物或某些化学制剂的刺激而激活,即可大量复制,使细胞死亡。

  HIV在繁殖过程中,不断杀伤宿主细胞,使CD4*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单核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发生损伤,造成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发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传播途径

  艾滋病患者与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

  1.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之间或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2.经血液传播

艾滋病2.jpg

  包括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接受器官移植;与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或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等。

  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 即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产后母乳喂养等途径传染新生儿。

  目前尚未发现HIV可以通过呼吸道、食物、汗液、泪液、昆虫叮咬、握手、共用游泳池等途径传播的证据。

  临床分期及系统表现

  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可大致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艾滋病三个阶段。

  1.急性HIV感染

  通常发生在接触HIV后1~2周左右,HIV大量复制而CD4* T淋巴细胞急剧下降,造成50%~70%的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及全身不适症状(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少数患者可有头痛、皮损、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体检可有颈枕、腋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上述表现多在1个月内消失。

HIV3.jpg

  由于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因此部分患者出现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而同时CD8*T淋巴细胞增加;有时CD4'T淋巴细胞数可以在正常范围,但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加而导致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倒置。周围血淋巴细胞中可培养出HIV病毒,血清中可测出P24抗原,感染后抗P24抗体可持续阴性达2~3个月,这一时期又称“窗口期"。随着抗体的出现,病情稳定,病毒复制明显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可以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恢复到正常的范围,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也可以恢复正常水平。

  2.无症状HIV感染

  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短至数月,长至20年,平均8-10年。临床上没有任何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也有些可以发展为AIDS。此期感染者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

  好医友了解到患者有发热、腹泻、 体重下降、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常合并各种条件性感染(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和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部分中青年患者可出现痴呆。卡氏肺囊虫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是多数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