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凭借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优势,在肿瘤治疗中风靡一时,使用是越来越广。但免疫治疗副作用少,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副作用,有些还挺严重的。而还有些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则略显奇葩,甚至还有些副作用出现了是好事。
1、免疫治疗副作用有哪些?
免疫治疗是给免疫系统松绑,让它更好的攻击癌细胞,但这也增加了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组织的风险,会造成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由于受到免疫攻击的组织不同,免疫治疗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副作用:
胰岛被免疫攻击时,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可以导致患者患上1型糖尿病;
甲状腺被攻击时,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炎和甲减,甚至导致患者休克;
肾上腺或垂体被攻击时,可能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造成患者乏力、精神萎靡,甚至昏迷;
肺被攻击时,可以出现间质性肺炎;
消化道被攻击时,可以出现假性肠梗阻;
眼睛被攻击时,可以出现葡萄膜炎和干眼症;
心脏被攻击时,可能出现心肌炎;
皮肤被攻击时,可以出现皮炎和白癜风。
不同于上面这些颇为棘手的不良反应,另外一些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却十分奇葩。
2017年的JAMA Dermatology上,巴塞罗那大学的Carlos Ferrándiz等人就报道了14位肺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后,头发变黑,“返老还童”。
而两年后,美国的LilangiS Ediriwickrema教授又报道了一例患者,在免疫治疗后眉毛和睫毛变白。还有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了脱发的现象。
除了毛发,免疫治疗似乎还对吸人血的蚊子产生了影响。Twitter上一位癌症患者表示,他在接受免疫治疗之后,对蚊子失去了吸引力,变成了“蚊不叮”。
2、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是好事?
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是治疗的大敌。但对于免疫治疗,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却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被药物充分激活,能更好的攻击癌细胞,获得更好的疗效。
美国的V. Ellen Maher教授曾牵头对7项免疫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7],在总共1747名接受免疫治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中:
免疫治疗起效的患者有64%都发生了不良反应,28%出现了免疫性炎症,11%需要局部使用激素治疗;
免疫治疗无效的患者只有34%发生了不良反应,12%出现了免疫性炎症,2%需要局部使用激素治疗。
总的来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长期生存率在40%~45%,而没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长期生存率只有20%。而且,使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长期生存率40%~45%,没出现的只有20%
3、提示预后良好的不良反应
不同癌种可能不同
为了更好的分析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哈佛大学的Meghan Sise团队进行了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8],纳入了6596名接受免疫治疗的多种癌症患者,对免疫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甲状腺炎,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这些患者平均年龄64岁,中位随访9.6个月,1155人(17%)出现了甲状腺炎,出现甲状腺炎的中位时间是开始免疫治疗后3.1个月。
数据显示,在排除掉开始免疫治疗后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和6个月后才出现甲状腺炎的患者后,出现甲状腺炎与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4%相关。
在不同癌种中,甲状腺炎与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关系最强。出现甲状腺炎的肺癌患者,死亡风险比没出现甲状腺炎的患者低了44%。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甲状腺和肺上皮具有相同的组织学起源。而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甲状腺炎和生存期的关系很弱。
肺癌中,出现甲状腺炎的患者生存期显著长于没出现的患者,而黑色素瘤中两者相近
好医友指出,从这一结果来看,可能在别的癌种的免疫治疗中,会是另外一些部位的不良反应最能预测治疗效果,可能也是与肿瘤组织学起源一致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