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肝癌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进而转变为肝硬化、肝癌。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死亡人数超过88.7万人。
在中国,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一亿多,大约相当于每十人中就有一个。
而这1亿多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不等同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被乙肝病毒长期潜伏在体内,就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这其中的一小部分表现为肝脏损伤,也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很大一部分并没有明确的肝脏炎症,则属于所谓的“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六个月以上,没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
通俗地讲,乙肝病毒携带者即被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但是肝脏没有出现损害的患者。
那乙肝病毒携带者还需不需要治疗?
大部分人可能知道,乙肝患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或者B超提示有问题,病情在进展,就需要抗病毒治疗。
而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无需治疗。主要有两个原因:
01、目前对于携带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临床上并没有无有效方法能让“携带者”变成“非携带者”。
02、贸然治疗容易取得反效果
即便目前服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对抗乙肝,但如果携带者采用抗病毒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会造成继发耐药等不良后果,所以冒然治疗很可能比不治疗还要糟糕。
不过,需要注意定期监测乙肝五项,DNA,肝功能B超的变化,必要时可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乙肝携带者年龄偏大(大于40岁),有家族史(年龄超过30岁就要开始治疗),DNA复制,合并糖尿病或者脂肪肝,可能需要一定治疗。
“携带乙肝病毒”会不会变成乙肝?
可能会。
因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容易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情绪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导致疾病状态的转变。
所以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控制,甚至终身避免向乙肝的转变。
比如戒烟戒酒,减少通宵熬夜,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减少服用伤肝的食物/药物等。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没机会自愈?
要看情况。
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确会出现自然转阴现象。主要和患者感染病毒的年龄、日常生活习惯等有关。
而如果是慢性乙型肝炎则不能完全治愈,医学发展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治愈慢性乙型肝炎,但是根据病情和感染方式不同及个体不同,部分可以控制,甚至终身不复发。
“我”是乙肝病毒携带着,应该怎么办?
对于携带者建议每半年至少系统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肝功能,血常规、B超。强烈建议到专科医院并采用敏感的试剂进行规范检查。
如果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应该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
好医友总结:
无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还是乙肝,都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可怕,我们更不能听信谣言去妖魔化它。
即便是乙肝也是完全可防可治,比如目前的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就已经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情,让乙肝患者终身正常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