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除了早防早治,这些治疗靶点值得关注!
医学资讯 2021-03-29

  随着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见。根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21.3%伴有糖尿病肾病。据此推算,中国糖尿病肾病患者数量约为2430万。 糖尿病肾病已经是继发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 (7).jpg

  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有慢性肾脏病,则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也增加1~3倍。另外, 糖尿病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目前主要的病因之一。诊治因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

  那么,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呢?早诊早治很重要。

  有研究显示,尽早诊断可使糖尿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的风险减少80%。《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也推荐: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就应该立即进行肾脏疾病的筛查,以后每年一次。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糖尿病确诊5年后筛查肾脏疾病。

  建议到肾脏病专科门诊进行筛查。

  筛查哪些项目呢?

  主要检查指标是尿蛋白和血肌酐。必要时做泌尿系彩超。

  查尿蛋白的项目较多,建议咨询肾内科专科医生。另外,查得血肌酐后,需根据公式推算肾脏的功能(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 (1).jpg

  哪些情况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肾病?

  有下列情况之一,要考虑可能存在糖尿病肾病:

  大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微量白蛋白尿或任何一期的慢性肾脏病;

  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尿。

  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防治包括几个方面,比如饮食的控制、适当的锻炼、药物的服用、定期的复诊等。其中最最重要的,是糖友本人的自律。比如饮食的控制,没有在饮食量、食物或水果种类上的自我控制(自律),血糖就很难长期控制好。另外,药物治疗、随诊也是长期的事情,基本上会跟随糖友一辈子。 长期的自律,是保证治疗疗效最重要的一环。

  糖尿病的治疗靶点

  糖尿病有2个大的治疗靶点:

  1. 高血糖

  2. 血流动力学因素(包括高血压和肾小球内压等)。

  这2个大靶点产生的危害,分出了5个小的治疗靶点:

  A:炎症

  B:氧化应激

  C:细胞去分化

  D:表现遗传通路

  E: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激活

  在可预见的未来,糖尿病肾病领域将要发展出来的新药会针对这2大5小、共7个靶点。

  由于本文是展望未来,故不涉及二甲双胍等传统糖尿病药物(没有肾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各类新型糖尿病药物中,有发展前景、且对肾脏有益的是以下几类:

  1.普利/沙坦类药物

  针对靶点:血流动力学因素。

  普利类药物(ACEI),与沙坦类药物(ARB)是亲兄弟,合称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RAS抑制剂)。

  在过去数十年间,“降糖+降压”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降压主要由普利/沙坦类药物担起。因为它们不仅可降低系统血压,还能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降低尿蛋白、延缓肾病进展、防止尿毒症发生。

  目前,新型的、更有优势的普利沙坦类药物仍在不断涌现,未来会继续发光发热。

  2.以非奈利酮为代表的

Rf73b6101e9d3d45eaf6363cfea24489a.jpg

  第三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针对靶点:血流动力学因素。

  如果说普利、沙坦是亲兄弟,那么这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就是他们的表兄弟,都是一条作用通路上的亲戚。

  肾友们可能了解螺内酯和依普利酮,水肿患者经常用螺内酯这种利尿药来利尿消肿,它们虽然也是「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也可降低尿蛋白,但是,高钾血症风险等副作用,限制了它们为肾友做更大的贡献。

  而第三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比如apararenone、esaxerenone和finerenone,高钾血症风险比前辈们更低,降低尿蛋白更加得心应手。

  其中finerenone(非奈利酮)在去年(2020年),已经通过了3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最后一项试验,上市在即。

  3.列净类药物

  针对靶点:高血糖、血流动力学因素。

  列净类药物在2012年作为降糖药上市时,不被内分泌科的医生看好(如今在内分泌科依然不受待见)。但自从2015年其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被证实,便成为了糖尿病肾病领域的明星,2020年更是获批(达格列净)成为慢性肾炎药物。

  正在进行的EMPA-KIDNEY试验,也在评估恩格列净对不伴有糖尿病的肾病的治疗作用,如果成功,就有2种列净可治疗慢性肾炎了。以上三类药物,既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亦可用于原发性的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4.肽类降糖药

  针对靶点:高血糖、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激活。

  分为鲁肽与那肽2类: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度拉鲁肽(也译为度拉糖肽);以及艾塞那肽、艾塞那肽微球、利司那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目前我国上市了这7种。

  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的作用类似,均可在降糖的同时,保护肾脏与心血管,又是一类横跨内分泌、肾内、心内三大领域的药物。

  美中不足的是,肽类降糖药只能治疗糖尿病肾病,而不能治疗原发性肾病。

糖尿病 (16).jpg

  5.Bardoxolone methyl

  针对靶点:氧化应激、炎症。

  Bardoxolone methyl能否成功,目前还是未知数。在2期试验中,Bardoxolone methyl提升了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但在3期试验中(更大规模),它被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然而,它发生心血管事件只与脑钠肽和心衰这两个危险因素有关。而心功能没问题的患者,试验并没有发现心血管事件增加。

  目前正在进行一项3期研究,以评估Bardoxolone methy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内皮素-1受体A拮抗剂

  针对靶点:血流动力学。

  比如阿伏生坦、阿曲生坦等。

  阿伏生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蛋白,然而在多次试验中,都出现了液体潴留导致增加了心衰等心血管事件。

  阿曲生坦在试验中降低了35%的尿蛋白,但很多受试者出现了心衰。尽管心衰不一定是阿曲生坦引起的,但研究质量受到了影响,并不算成功。

  内皮素-1受体A拮抗剂这类药物能否用于治疗糖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7.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抑制剂

  针对靶点: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激活。

  最近公布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抑制剂——selonsertib的2期临床试验,显示可延缓肾功能下降。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看看Selonsertib能否使肾功能得到长期获益。

  8.己酮可可碱

  针对靶点:抗炎。

  己酮可可碱具有抗炎特性,多项糖肾临床研究证实己酮可可碱具有降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下降的作用。

  更大规模的试验正在进行,验证己酮可可碱是否可用于治疗糖肾,以推迟尿毒症和降低死亡率。

  9.GSK-J4

  针对靶点:细胞去分化、表现遗传通路。

  GSK-J4仅进行了小鼠试验,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尿蛋白。但在人体中是否安全和有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好医友总结,前4种药物都已经或将要取得成功,后5种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这个糖肾大爆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式会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