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免疫治疗指南更新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建议
医学资讯 2021-03-23

  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1-638.jpg

  关于新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专家组推荐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

  本建议基于针对既往未接受治疗DLBCL患者的3项研究。在每个研究中,与采用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方案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R-CHOP方案的患者的PFS延长。

  此外,对于新诊断的DLBCL儿童患者,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其一线治疗应包括利妥昔单抗与法美英(FAB)主干化疗方案的联合治疗。

  关于DLBCL的二线治疗,对于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专家组推荐包含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疗法(如利妥昔单抗+ICE,即R-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即R-DHAP),若患者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则进行ASCT巩固治疗。对于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专家组在挽救性化疗或免疫治疗方案上没有达成共识。可选治疗方案有来那度胺,来那度胺+tafasitamab-cxix,polatuzumab vedotin-piiq联合BR(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方案或合适的挽救性化学免疫疗法(包括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即R-GemOx;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即R-GDP)。

  GO29365研究为polatuzumab vedotin-piiq联合BR方案提供了支持证据,其结果表明在DLBCL患者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和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BR方案治疗。

  关于DLBCL的三线治疗,专家组建议fit患者选择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CD19 CAR-T)细胞疗法阿基仑赛或tisagenlecleucel。

  该建议基于阿基仑赛用于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单臂试验ZUMA-1(NCT02348216),以及阿基仑赛用于复发/难治性DLBCL治疗的2期JULIET研究(NCT02445248)。

  对于不适合三线CD19 CAR-T细胞治疗的DLBCL患者,建议选用polatuzumab vedotin-piiq联合BR方案进行治疗。

  2、套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2.jpg

  对于符合移植条件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一线治疗,专家组未达成统一意见,最终给出了ASC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和单纯化学免疫疗法两种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抗CD20单抗被纳入MCL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作为化疗免疫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此外,专家组建议接受ASCT的MCL患者移植后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于不符合移植条件的MCL患者,专家建议其一线治疗方案应包含合适的化学免疫治疗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专家组未能就MCL患者的二线及后线治疗达成共识,可选治疗方案包括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蛋白酶体抑制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或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

  基于开放标签2期ZUMA-2研究,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于2020年7月在FDA获批,该试验结果显示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有利于提高患者的ORR、OS率及PFS率。

  3、滤泡性淋巴瘤

  关于低肿瘤负荷滤泡性淋巴瘤(FL)治疗的首选方案,专家组未能达成共识。推荐方案有利妥昔单抗单药、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或化学免疫疗法。

  NHL研究4比较了利妥昔单抗联合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与CVP方案单独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单纯CVP方案治疗组的患者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VP方案治疗的患者PFS明显增加。此外,在AUGMENT研究(NCT01938001)中,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FL患者的中位PFS和ORR显著高于利妥昔单抗联合安慰剂治疗患者。

  对于高肿瘤负荷的FL,专家组一致认为其一线治疗应选择合适的化学免疫疗法。

Rab6b7f7998b152494046d3300de4cfe4.jpg

  关于FL的二线治疗,专家组表示应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肿瘤复发时间、肿瘤体积、年龄及共病情况等综合考量决定。如果患者符合条件,专家组建议将ibritumomab tiuxetan用于FL的二线治疗。

  该建议基于ibritumomab tiuxetan的3期临床试验(NCT00185393),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线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PR)或CR的患者中,使用ibritumomab tiuxetan治疗与不进行巩固治疗相比,积极治疗组PFS显著升高。

  当需要进行抗CD20单抗治疗时,专家组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选利妥昔单抗。

  该建议基于GALLIUM研究(NCT01332968),其结果显示同样用于FL患者一线治疗后的3年维持治疗,虽然obinutuzumab(奥妥珠单抗)在PFS方面存在优势,但两组患者的OS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此外,对于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若患者复发距最后一次治疗的时间不足6个月,则应改用奥妥珠单抗;若复发时间超过6个月,则应继续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

  4、边缘区淋巴瘤

  对于晚期、低肿瘤负荷边缘区淋巴瘤(MZL)的一线治疗,专家组建议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单药治疗。对于晚期、高肿瘤负荷MZL的一线治疗,专家组建议采取合适的化学免疫疗法。

  关于MZL的二线或后线治疗,专家组表示需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肿瘤复发时间、肿瘤体积、年龄及共病情况等综合考量决定采用哪种方案。

  5、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

  关于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LBCL,DLBCL的一种亚型)的一线治疗,专家组建议采用DA-R-EPOCH方案(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利妥昔单抗)。

  此建议基于一项2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接受DA-R-EPOCH方案治疗的患者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较高。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关于PMLBCL的二线治疗,专家组建议采取DLBCL二线治疗方案。

  6、Burkitt淋巴瘤

2-1602378009.jpeg

  关于儿童、青少年及青壮年Burkitt淋巴瘤(BL)的一线治疗,专家组推荐包含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疗法,如利妥昔单抗+FAB主干化疗,或利妥昔单抗+BFM(Berlin-Frankfurt-Münster)主干化疗。儿童、青少年和青壮年BL的二线治疗应选择包含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疗法,如R-ICE方案或R-CYVE方案(利妥昔单抗、阿糖胞苷、依托泊苷)。

  关于成年BL的一线治疗,专家组推荐包含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疗法;而对于成年BL的二线治疗,推荐类似于其一线治疗的含利妥昔单抗的化学免疫疗法。

  7、T细胞淋巴瘤

  专家组未能就CD30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一线治疗的单一推荐方案达成共识,最终给出的治疗方案有A+CHP方案(BV、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单纯化疗及化疗+ASCT(若患者符合移植条件)。

  该建议部分基于ECHELON-2研究(NCT01777152),其结果显示,在CD30阳性PTCL患者中,相比CHOP方案,接受A+CHP方案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位PFS明显提高。

  专家一致认为CD30阴性PTCL的一线治疗应包含合适的化疗方案及ASCT。

  对于符合移植条件的PTCL患者的二线治疗单一推荐方案,专家组未能达成共识,最终给出的治疗方案有化疗+ASCT、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

  好医友了解到,对于不符合移植条件的CD30阳性PTCL患者的二线治疗,专家组推荐BV(总共最多16剂)。本建议基于一项系统回顾,该研究对在临床试验和案例研究中接受BV治疗的、CD30阳性的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患者的结局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超半数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