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也能抗癌?砒霜联合治疗白血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医学资讯 2021-01-27

砒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典毒药”;但如果用得对,它也可以是抗癌“良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是最凶险、最致命的白血病之一。我国专家创新性地将砷剂(三氧化二砷 ATO,即“砒霜”)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应用,使得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

2015年,ATO+ATRA方案,也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早幼粒白血病一线治疗药物。

1.jpg

然而,还有10%的患者预后仍然不佳。究竟哪些患者有效呢?

不久前,在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虚拟年会(ASH)上,好医友战略合作伙伴、美国肿瘤精准医疗领军企业Cellworks集团公布了myCare-021-01临床试验的结果:

TRI预测PML-RARA融合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对三氧化二砷(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疗法的反应,准确率达93%。

该研究还表明,TRI可准确识别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新耐药机制,并通过患者个性化的生物标志物,为无应答者提出替代方案。

TRI:准确预测“砒霜抗癌”有效性

绝大多数(99%)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携带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

PML-RARA融合型早幼粒白血病,对靶向药物ATO+ATRA具有选择性敏感性,应答率超过90%。

然而,还有少数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无应答,耐药机制尚不清楚。

该研究使用TRI来预测PML-RARA融合患者对ATO+ATRA联合疗法的反应,并确定耐药机制。

“TRI能准确预测PML-RARA融合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对ATO+ATRA的反应情况,避免无效治疗和不必要的副作用,降低治疗成本。”

cdllworks.jpg

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教授斯科特·霍华德博士说:

“此外,我们需要了解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无应答患者的耐药机制,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在这项研究中,TRI明确了对ATO+ATRA无反应的患者的临床相关基因缺失,并给出了替代治疗方案。通过采用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来治疗癌症患者,我们有望实现100%的应答率。”

关于myCare-021-01临床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30名接受ATRA或ATRA+ATO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结果与TRI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该研究使用了来自6份出版物的数据,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WES)、二代基因组测序(NGS)、拷贝数变异(CNV)和/或染色体核型(Karyotype)数据。每个图谱的可用基因组数据被输入TRI,研究者使用PubMed和其他在线学术资源库生成患者个性化疾病模型。

1611739318952909.jpg

TRI运用患者个性化疾病模型进行生物模拟,分析多组学变异信息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上下游的影响,并针对特定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计算,预测治疗效果。

研究者对所有30例患者进行了ATO+ATRA方案生物模拟。通过定量测量药物对细胞生长评分的影响来评估治疗效果,细胞生长评分是细胞增殖、存活和凋亡的量化值的组合,以及对每个患者特定疾病生物标记评分的模拟影响。

每种特定患者的模型也进行了数字筛选,以确定对ATO+ATRA的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在30个案例中,TRI正确预测了28个案例对ATO+ATRA的反应。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3%,预测概率为100%,预测净现值为60%,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100%。

在对ATO+ATRA无反应的30名患者中,有2名患者发现EZH2、KMT2E和HIPK2基因存在临床相关缺失。这三个基因都位于7号染色体上,这些无应答者伴有7号染色体单体异常。

TRI“沙盘推演”,让肿瘤治疗“心中有数”

肿瘤治疗应答指数(TRI)依托计算机生物模拟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性运用患者全外显子信息建立个性化疾病模型,进行生物模拟,分析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变异信息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上下游的影响,并针对特定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计算。

这相当于在治疗前已进行了严密的“沙盘推演”,从而为患者预测最佳个性化用药方案,同时为面临治疗方案抉择的临床医生提供基于分子基因层级发病机制的决策支持。

一年多来,在全国近百家三甲医院,TRI检测已为数百名疑难肿瘤患者量身定制了匹配的精准治疗方案。

案例

此前,通过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平台,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大儿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汤永民教授领衔的血液科专家团队携手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临床主任艾莉森·弗里德曼(Alison Friedmann)医学博士,共同就一例伴有NUP98-RARG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罕见疑难病例展开讨论。

1611739332749589.jpg

这名患儿因发热2天就诊,血常规提示血三系异常,中性粒细胞低、贫血、血小板减少,异形细胞54%。骨髓细胞检查和免疫分型均提示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基因检测结果提示NUP98-RARG融合基因阳性伴WT1高表达,同时携带ASXL1、TET2基因突变。

全球有文献报道的NUP98-RARG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仅有4例,且均为成人患者,儿童患者尚属首例,可借鉴的治疗经验十分匮乏。

经过3周ATRA联合2周ATO诱导治疗后,患儿的白血病没有任何缓解迹象,改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和伊达柔比星化疗方案,仍未获得缓解。

弗里德曼博士指出,该患儿属于非常罕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她对中国专家的治疗方案表示认同,建议若2周后骨髓检查仍未提示缓解,且患儿可耐受ATRA+ATO治疗,可考虑再次应用ATRA+ATO持续治疗4周以上,而后进行疗效评估。

弗里德曼博士建议,量化NUP98-RARG融合基因表达量来评估治疗效果更好。此外,弗里德曼博士还就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移植时机、供者的选择以及该病的预后、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与中方专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为患儿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