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曾几何时,卵巢癌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案只有化疗。
然而,近年来,卵巢癌患者迎来越来越多新的治疗选择。今天,我们为您梳理了2020年卵巢癌治疗领域的一些新进展。
▌卵巢癌:妇科肿瘤第一杀手
约70%的卵巢癌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如:腹胀、腹痛、尿频以及饱胀感等,很容易与一些良性疾病混淆。
卵巢癌风险因素包括:卵巢癌家族史、BRCA基因异常、高龄(约一半的卵巢癌患者为63岁以上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未育以及怀孕困难等。
卵巢癌可通过经阴道超声及CA-125检测来诊断,最终要通过手术或超声/CT引导下穿刺进行病理活检来确诊。
四种最常见的卵巢癌是:浆液性癌(占52%)、透明细胞癌(6%)、粘液癌(6%)和子宫内膜样癌(10%)。卵巢癌预后可根据分级和分期来预估。一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达90%以上,二期为70%,三期为39%,四期仅17%。
▌卵巢癌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卵巢癌的标准疗法是手术和化疗,尤其是铂类化疗,是一线治疗标准方案。
卵巢癌通常对化疗非常敏感,但很容易复发。治疗后超6个月复发的癌症被定义为“铂敏感”,而治疗结束后不到6个月复发的癌症被定义为“铂耐药”。即使是铂敏感的患者,复发次数越多,复发间隔越短,再次复发率也越高。
2020年,NCCN指南更新了推荐的化疗方案,对不同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按等级推荐,分为首选方案、其他推荐方案和特定情形可选用方案。如,紫杉醇联合卡铂、含或不含贝伐珠单抗是II-IV期高级别浆液性癌、G2/3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的首选方案。
近年来,由于给药方案和给药方式的变化,化疗药物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包括腹膜化疗和静脉化疗。
在手术治疗方面,初次手术联合含铂化疗并一线维持治疗,正成为新发卵巢癌初始治疗的新模式。
2020 ASCO年会公布了两项二次减瘤术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相较单用化疗,二次减瘤术联合化疗可显著提升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二次减瘤术达到R0切除可提升患者总生存期。因此,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比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有更好的预后,应首先考虑二次手术;铂耐药复发或估计不能R0切除者,应选择直接化疗。
两类靶向药物已纳入卵巢癌标准治疗方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和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和鲁卡帕利)。
2020年,NCCN指南推荐依据一线化疗是否含贝伐珠单抗以及肿瘤是否存在BRCA突变,分别采用尼拉帕利或奥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并首次提出检测HRD状态可提示PARP抑制剂治疗的获益情况。美国FDA也已批准PARP抑制剂用于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
贝伐珠单抗和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开启了卵巢癌初始治疗的新模式。而普及BRCA和HRD检测,能让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更加精准。
对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含铂化疗后接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已被广泛接受。2020 ASCO年会、2020 ESMO年会公布的两项临床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显著延长了BRCA胚系突变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让卵巢癌患者看到了“治愈”的曙光。当然,也要考虑药物耐受性。
另外,对于多次复发的卵巢癌患者,采用靶向药物进行去化疗治疗是一种选择。NCCN指南推荐贝伐珠单抗、PARP抑制剂或培唑帕尼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后线治疗。
不同机制的多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或靶向治疗与其他疗法联用,是去化疗治疗的一大方向。2020 ASCO年会公布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尼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相较单药治疗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并降低了复发风险。
总体来看,今年卵巢癌治疗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手术和靶向治疗,在免疫治疗方面则暂无明显突破。
▌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疗法?
尽管贝伐珠单抗和PARP抑制剂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格局,但仍无法治愈晚期卵巢癌,需要更多有效的新疗法,尤其是铂耐药或铂难治性卵巢癌患者,以及无BRCA突变的患者。
今年,一些有前景的疗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包括:
癌症疫苗:如,DPX-Survivac;
抗体偶联药(ADC):如,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靶向疗法:如ATR抑制剂AZD6738、Wee1抑制剂Adavosertib以及抗DL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特异性抗体Navicixizumab;
蛋白质疗法:如,AVB-S6-500;
基因疗法:如,Ofranergene Oobadenovec;
免疫疗法:如PD-L1单抗MEDI4736。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卵巢癌正从“绝症”变成慢性病。期待2021年卵巢癌治疗领域能有更多新进展,造福更多卵巢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