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胃的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引起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临床状况或疾病。那么胃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呢?
胃息肉:胃息肉的癌变率报导为5%-20%,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高于增生性息肉,分别为14%、9%、59%。对息肉直径>2cm,无蒂者更易于恶变,有报告,癌变率80%以上,11例中9例有恶变,3例为早期胃癌,故需早期积极切除或扩大范围切除。
胃溃疡:经久不愈的慢性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5%。实验证明,溃疡周围的黏膜上皮在反复炎性刺激和修复过程中,再生上皮易遭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根据日本早期胃癌发生发展研究表明,胃癌由溃疡癌变的发生部位,以胃溃疡最好发的胃角为中心的小弯侧为最多见,平均年龄50岁。如癌变发生在胃幽门区,多由肠上皮化生而来,平均年龄为60岁。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的壁细胞萎缩而导致泌酸量减少,患者常有胃酸低下或缺乏,使胃内硝酸盐还原酶阳性菌的检出率较正常人高2倍,促进了胃内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切除动物大鼠胃窦,用亚硝胺类化合物喂养,结果80%发生胃癌,充分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胃酸低下,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促进胃内亚硝胺类化合物内源性合成,从而增加了胃内致癌物质的浓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延长,增加了胃黏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正常人胃的食物排空时间平均为46分钟。慢性菱缩性胃炎患者为68分钟。胃癌的患者为115分钟。足以证实,消化功能与胃的好坏密切相关。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在胃十二指肠良性疾患者而行胃大部切除后,由于丧失了幽门括约肌收缩的功能,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而引起碱性返流性胃炎。在反流液中的胆酸、脱脂酸、卵磷脂以及胰酶溶解了胃黏膜上皮表面的脂蛋白层,从而降低了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同时切除胃窦后胃酸分泌减少,还有利于硝酸盐还原酶阳性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亚硝胺类化合物在残胃内的合成,使已受损害的胃黏膜屏障更易受致癌物的影响,而导致胃癌的发生。其发生率为5-10%。
出国看病专业机构好医友提醒:癌前病变不是癌,只是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而且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最后演变成癌,只是其中小部分可能进展成为癌。所以,患者不用紧张,不用担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治疗,并根据医嘱调理身体,尽量避免癌症的发生。
下一篇:结直肠癌的术后护理应该怎么做?